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

粉地

明天粉嶺土拍賣,大口仔預期會再有驚喜....

樓市近兩週已經進入比較理性的狀況,只有個別地區的新盤仍然暢銷,證明了買樓選地區的重要性。

看看明天的拍賣是驚嚇的驚,還是驚喜的驚。

4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From Reuter
以下為分析師及測量師對粉嶺土地的成交價預測:
(單位:億港元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太平戴維斯 13.95
美聯測量師行 13.4
萊坊 14-14.5
摩根大通 12.9
建銀國際 13-14
中原測量師行 13.2
威格斯資產評估 15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預測均值 13.7 (完)

匿名 說...

地產商同港府未傾掂數, 仍要玩嘢, 難有驚喜.

Stephen Lo 說...

信報
2010年5月25日
一 帆
一個新加坡人的香港樓市觀 我因為太太工作的關係,去年搬來香港居住,以前在新加坡、上海和洛杉磯居住過不少時間,所以對各地也頗為瞭解。自居港以來觀察感想幾多,分享一下我的看法,深感一般港人置業之難,生活之不易。
新加坡也是極細的地方,可是一到香港,同樣尺碼的房子,竟比新加坡小了一半。後來聽說香港的公寓分攤了公用面積,可還是一知半解,星洲的私屋建造也相似,地產商也定期向政府勾地,每個屋宇都有大片的綠地,可不見得分攤每戶的居住面積。相對而言,星洲的私屋綠地面積反倒還大些。發展商這樣charge買家,真是暴利。
星洲的收入和土地與香港相比,香港人為房子付出的要多,而且買到還只是一個鴿子屋(pigeonhouse)。以前有個美國的穆斯林朋友到香港出差,回來後大歎苦經,香港的屋子細得連祈禱伏地的空間也沒有,我倒略有所悟,難道新加坡屋子頗大是托本地穆斯林的福。坦言,如果不是在香港出生的人,很難習慣這樣的屋子,更遑論美國人。
居屋私樓沒衝突
這麼細的屋子,價格又高,真可謂寸土寸金,買房可要看得非常仔細,所以本人雖然在香港還要住一段時間,可還在躊躇(研究了香港過去的房價走勢像坐過山車,心驚動魄,難怪房子那麼細,因為只是住一下下,高了一定要沽的)。最近看到政府的九招十二式,才明白原來買房是不能丈量的,wysiwygt(what yousee is what youget)並不適用於買房這樣如此重要的交易,想一下一個人一生中是否還有其他交易比這個更重要,反而這個卻不受保障(還有就是複雜的金融產品)。前一段時間,有新聞報道發展商們把外牆面積增厚幾十厘米,每套房就要多二十多萬元,如果用來買金子,可以買一兩斤黃金,真是叫人寒心,那些地產商已經是超級富豪了,賺的盆滿缽滿,卻還繼續幹這樣低級的勾當。奇怪的是,香港雖然是法制社會,對這些奸商真是十分客氣,難怪他們想要不發達也不行。
另一個讓我這個新加坡人詫異的,就是香港沒有建造新的居屋,夾屋的尾貨有幾萬人瘋搶。即使美國這樣的自由市場,一片新建公寓也要有些半價的屋子給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者。新加坡的私屋雖然沒有香港貴,但對於一個剛畢業不久就要結婚的人來說,也還是不菲的,所幸只要你們的收入在8000坡幣(約4.5萬港元月薪,好像香港的線要低的多)以下,都可以申請一間公屋,價格是私屋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高鐵總站拉高地價
新加坡的房產因為聖陶沙和濱海灣兩個綜合賭場度假村的建設,在過去三年間都大幅上漲過五成,而且星洲的公屋的供應始終不斷,由於九成以上的人擁有屋子,所以對每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增長,而年輕人依然可以申請新的廉價公屋。香港政府不能建居屋,所說的理由是不是太表面化了,好像居屋與私屋勢不兩立,實際上是機制不完善。推港人入私屋市場,年紀輕輕就背上了房債,還怎麼樣展拳腳。且慢,更慘的還有那些連房也供不起的年輕人們!
對香港的歷史我也是有些瞭解的,這樣的房產文化非一日蹙就的。英國人統治時期,香港的發展並沒有什麼規劃,大量的商業、居住堆積在維港兩岸,日積月累房愈細、價愈高,已到了畸形的地步。公屋的機制也沒有整體的考量,以謀求香港人的生活品質和最大福利為目的。
可惜的是,香港回歸十年以後,自己能夠決定,卻還沒有大刀闊斧將港未來發展放到正確的軌道上。最近的高鐵,且不論造價為何如此激高,這總站的選址只會造成地價激高,而讓其他地方如新界喪失發展良機,實在無發展眼光可言,平庸的規劃與超高昂的代價,讓人感到港官僚並非什麼能人,高薪人人可拿。想一下新加坡要在周邊十多國複雜環境中獨立經營,處於美中印利益博弈的格局下,還要獨立掌控貨幣政策,所幸成績不菲,所以儘管官僚薪水很高,倒也物有所值。
當然,英國人半吊子的事還不止於此,功能組別這個「遺產」,似乎是香港民生的對食者,蛋糕只有一塊,商人利益集團擁有veto的power,難道會讓影響自己利益的決議輕易通過。普選的實現與真正解決香港的一些根本問題休戚相關,真正的能人才能上位,為港人打拚,而非作秀,而長遠來看,民主自由才是香港作為中國一個地區的招牌賣點,而在金融、商業和服務業將受到內地大城市的強力挑戰。
一個居住香港的新加坡人

匿名 說...

一個居住香港的新加坡人, 旁觀者清, 一針見血.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